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of "Tutorial:Intermediate Rocket Design/zh-cn"

From Kerbal Space Program Wiki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那么,说了这么多,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设计呢?)
m (Moved to /zh-cn category)
 
(One intermediate revision by one other user not shown)
Line 66: Line 66:
 
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是列出几个判断火箭设计优劣的基本点吧。
 
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是列出几个判断火箭设计优劣的基本点吧。
  
最好能让每一个可能在起飞级工作的火箭发动机都真正工作起来。否则它就是妨碍我们起飞的“死”重。如果推力过大,火箭由于 G 力可能解体的话,那就多增加一个发动机的燃料储存单元,或者干脆去掉几个发动机。或许也可以在飞行时降低发动机推力,以免速度过大耗费过多的推力。实际上,我倾向于最大推力起飞,只在可能因为超速解体之前降低推力。但如果你的火箭很大,你可以只用固体燃料助推器来组成第一级或最初几级,相对于它们的推力,其自重较低,因此推重比相对液体推进器要更高。其缺点就是推力是不可调整的,而这一点对于头 20,000 m 的飞行并不重要,因为这时候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赶紧到达这个高度。不过别对这种方法期望过高,在每个液体发动机下面装足足两级的固体发动机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大概半个液体燃料箱的量。没错,可以多带半罐原版液体燃料箱的量,你在底部加装两级固体火箭所带来的好处就只有这些;边际成本递减之快让人吃惊!
+
最好能让每一个可能在起飞级工作的火箭发动机都真正工作起来。否则它就是妨碍我们起飞的“死”重。如果推力过大,火箭由于 G 力可能解体的话,那就多增加一个发动机的燃料储存单元,或者干脆去掉几个发动机。或许也可以在飞行时降低发动机推力,以免速度过大耗费过多的推力。实际上,我倾向于最大推力起飞,只在可能因为超速解体之前降低推力。但如果你的火箭很大,你可以只用固体燃料助推器来组成第一级或最初几级,相对于它们的推力,其自重较低,因此推重比相对液体推进器要更高。其缺点就是推力是不可调整的,而这一点对于头 20,000 m 的飞行并不重要,因为这时候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赶紧到达这个高度。不过别对这种方法期望过高,在每个液体发动机下面装足足两级的固体发动机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大概半个液体燃料箱的量。没错,可以多带半罐原版液体燃料箱的量,你在底部加装两级固体火箭所带来的好处就只有这些;边际收益递减之快让人吃惊!
  
 
对于大型火箭,你会需要加入 SAS 模块来保持操控性。一个 ASAS 模块就足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记住安装一台就够了。SAS 和 ASAS 的根本区别就是,正如字面表示的那样,ASAS 更像是自动导航系统,而 SAS 更像是一台陀螺仪。换句话说,只有火箭可操控,ASAS 才能有效的工作,换句话说,火箭不可控,ASAS 也就毫无作用。如果安装了翼面(以及,IMO,这对于你试图设计的大型火箭是不可或缺的),你或许可以放弃 SAS 模块。我自己设计的好哦就只有一个 ASAS 模块,没有安装 SAS 模块。
 
对于大型火箭,你会需要加入 SAS 模块来保持操控性。一个 ASAS 模块就足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记住安装一台就够了。SAS 和 ASAS 的根本区别就是,正如字面表示的那样,ASAS 更像是自动导航系统,而 SAS 更像是一台陀螺仪。换句话说,只有火箭可操控,ASAS 才能有效的工作,换句话说,火箭不可控,ASAS 也就毫无作用。如果安装了翼面(以及,IMO,这对于你试图设计的大型火箭是不可或缺的),你或许可以放弃 SAS 模块。我自己设计的好哦就只有一个 ASAS 模块,没有安装 SAS 模块。
Line 73: Line 73:
  
 
大量的燃料会被用于上升段。一旦入轨之后,即便是登月飞行所需要的燃料也仅仅相当于上升段飞行所消耗燃料的零头。一个不错的设计思路是,粗笨而推力强大的初级火箭,而相对减少后级的燃料量来保持后段的精确操控性。你可以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甚至在开始的 20,000 m,甚至 40,000 m,进行零控制(除了 ASAS 自动保持其垂直上升的操控)。
 
大量的燃料会被用于上升段。一旦入轨之后,即便是登月飞行所需要的燃料也仅仅相当于上升段飞行所消耗燃料的零头。一个不错的设计思路是,粗笨而推力强大的初级火箭,而相对减少后级的燃料量来保持后段的精确操控性。你可以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甚至在开始的 20,000 m,甚至 40,000 m,进行零控制(除了 ASAS 自动保持其垂直上升的操控)。
[[Category:Tutorials]]
+
 
 +
[[Category:Tutorials/zh-cn|Intermediate Rocket Design]]

Latest revision as of 19:11, 2 May 2019

物理学

在讨论火箭设计细节之前,先来了解一些必需的物理概念。亦即,重心、作用力点,以及他们的关系。

重心、作用力点,以及它们对于火箭对称性的要求

重心是火箭中各方向都能保持完全平衡的一个点。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如果你在这个点上对火箭施加一个力,那么整个火箭都会按照这个力的矢量方向和大小进行相应的运动,因为不论上下、左右、前后,火箭在这个点都是对称等重,并保持平衡的。重心是绝对存在的,除非你把火箭设计得过于奇葩,这个重心都会位于箭体的内部。不走运的是,通常火箭的作用力点,也就是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作用点,都无法做到与重心重合。其实如果能做到这样,实在会非常的完美,因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让火箭按照需要运动(当然,要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所以实际上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作用力点放在重心的“后”方,让推力矢量指向重心。简而言之,就是把发动机放在箭体重量的后方,然后向另一个方向推进。这种方法有几个明显的影响。首先,总推力矢量实际上是各个发动机推力的矢量和,那么就得吹毛求疵的要求其矢量方向与作用点和重心的连线重合。换句话说,你的火箭必须是对称形的才能保持稳定。

你自己也可以做个实验。拿起一把笤帚,把它竖起来,手托着一端,你应该可以保持它的平衡。你也会发现这两点:首先,只要你尽力,你能一直保持它的平衡,不过它往一边倒过去无疑更容易;其次,只要把一头顶住天花板,相比单手托着它,你可以更容易保持住平衡。

如果你能在手持的一段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你肯定能用笤帚把天花板捅破而不让它倒向一边(相信我吧)。这其实就是火箭工作的原理。现在,找点东西拴在笤帚的一侧,再来看看。如果你还想用刚才一样的方法来保持平衡,它肯定会倒向你栓东西的方向。除非你换个角度握住的话……如果它是火箭的话看起来就有点蠢了,不是吗?如果你给笤帚加一个向上的推力,它不会倒向那一边,实际上它会绕 X 轴旋转,然后做个“回环”……或者直接“坠毁”,这一点估计可能性更大,因为重力也会在这里起很大的影响。

所以,首先必须记住的是,请保持火箭的对称性,至少要保证重心位于作用力的矢量方向(如果你安装了多台发动机,那么你就得注意多个作用力点,并利用总作用力点的合推力矢量)。以物理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保证作用力点与重心的连线与作用力矢量的重合。简而言之,火箭要保持平衡,总推力就必须通过重心,因此各个发动机的推力都指向重心,而喷射方向则指向反方向。

这也意味着“向内”的推力可以保持火箭的稳定,前提是各方向的推力能保持相等。这可以保证火箭按照目前的方向前进,但是有一部分燃料也被无谓的消耗了,因为你的各个发动机有一部分推力彼此“抵消”了。想象一下,这其实有点类似你把汽车车轮调整到一个内八字的状态下。

质量与重量

只要你身处 Kerbin,这两者就是可以互换的。你的质量直接决定重量。太空中就略有不同。重量是质量被重力,或运动加速后产生的。即便你在太空中失去了重量(也就是,重力加速度与你的反向脱离加速度相同),你的质量依旧存在。


把理论简单化就是,物体质量越大,改变其运动方向和速度所需要耗费的能量就越大。你的火箭越重,加速(或减速)所耗费的燃料就越多,假设你没有利用重力来协助你的话。通常,在游戏中,只要你超重了,重力就会跟你唱反调。

这也意味着,加速会让你超重。这并不是质量的增加(除非你接近光速,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而是施加在物体质量之上试图改变其速度的力。这叫做 G 力。位于 Kerbin ,你感受到的 G 力是 1g,即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这究竟能如何影响你的火箭呢?嗯,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物体质量越大,把它送入轨道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因此,一般而言并是越大越好。我们以后再详细谈。另一方面,火箭的加速度越大,其组件承受的力就越大。有些组件能够承受,而有些则不行。大体上而言就是,设计缓慢爬升的火箭要比以 9g 加速入轨的火箭要更加容易,首先,我们的小绿人乘客肯定不喜欢体验胸前压着一辆大卡车的感觉(乘员承受的 G 力就目前的游戏版本而言倒不算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加速度过大,超过限度,火箭的结构组件会发生损坏,导致火箭解体。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加入更多的结构件,它会带来额外的箭体重量,从而耗费更多的燃料。

推重比

基本上,推重比就是推力除以重量得到的值,推力单位牛顿,重量是质量乘以加速度,kg*m/s²,所以单位也是牛顿。推力是把你送上天空的那份原力,而重量则是把你热情挽留于地面的力量。如果推力 > 重力,也就是推重比大于 1,你就向上飞。如果推力 < 重力,那么无论你的发动机如何热情的嚎叫,你肯定一步都动不了。历史上,土星 5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的推重比是 94.1 。换句话说,它可以推动自重 94 倍的物体。我嘞个去!

这对我们的航天器意味着什么呢?基本上就是说,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火箭推进飞船,它都必须克服整个飞行器的总重量。另外,如果你采用的是多级火箭,除了第一级之外,其他各级在出发时都是“死”重。没错,你没听错,即便那儿竖立着的推力巨大的火箭,它们的绝大多数部分在开始时都属于一无是处的玩艺。推力只包括某个时刻真正给箭体施加的作用力,而不是最终的全部作用力。

要注意的是,就其字面含义而言,每一台火箭发动机的推重比都是大于 1 的。推重比小于 1 的发动机只有同时借助空气动力学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来起飞。不过,关键问题是,我们必须把所谓的死重加入计算公式,再得到的推重比仍旧大于 1 才可以。土星 5 的 F1 发动机 94.1 的推重比并不是说我们只需要 100g 的箭体就可以飞入太空。它恰恰意味着这些发动机需要推动其上那个巨大的家伙升空,而且把这个的大块头完整的送上轨道也基本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的猜测是 Kerbin 的重力加速度大约等于 10m/s² (和地球差不多),这意味着 最大推力 200 的火箭发动机(如non-gimballed stock engine)可以推动 20 质量单位的载荷(或者说 8 个液体燃料储存单元)。假设一枚火箭包括 1 个指令舱,7 个燃料储存单元和1 台火箭发动机(总质量为 20.5,7*2.5+2+1),它是肯定无法起飞的;把燃料单元减为 6 个才能飞起来,对,就是这样设计火箭的。

所以,在建造火箭时,一定要把所有组件的质量加在一起,再乘以 10,然后除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不过必须是实际工作的发动机。这个数字越大,你的火箭就爬升的更快。考虑到发动机在最大推力下工作的过热问题,你的第一级火箭推重比应该至少为 1.7。我的火箭第一级推重比大概是 2.2,足够同时又不会产生过大的 G 力。

另外,要记住的是你的飞行需要消耗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会逐渐淘空燃料储存单元,火箭也就越来越轻,爬升需要克服的重力就越来越小。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重力也会减弱,所以 Kerbin 引力也会在你升高的过程中逐渐降低。不过不会降低的很明显。

火箭分级,何时采用

多级火箭通常意味着你可以丢弃掉部分“死”重。分离的火箭部件意味着航天器更轻,从而降低推进剩余箭体前进的能量需求。或许你这时候就冒出个奇思妙想来,干脆把火箭级数弄得越多越好,这样携带的“死”重就越少。其实,这并不是个好主意。

多级火箭同时也意味着你要装备更多的级间分离设备,而且,还得为每级都配备一个发动机。用完的助推器重量为 0.36 。分离设备的重量 0.4 。用完的液体燃料储存单元重量 0.3。而其发动机和分离设备大约需要占用 2.8 的重量。

我们需要的是折衷之道。没有什么硬性的关于分级的限制,问题的关键是所谓“死”重的存在时间(如果某台助推器的关机时间和其他发动机的关机时间差不了几秒,最好还是带着它继续飞行,因为分级所节约的重量还比不上新加入的分级设备重量。如果你需要一直带着它飞行,那么抛弃它所获得的益处才值得),另外还有这些不再工作的火箭级是否阻碍次级的点火(次级火箭点火前当然要与前级分离),以及这级火箭的作用(后续级的工作时间当然要远远大于以最大推力工作的火箭级,例如,后级的燃料单元肯定会被保留的更长)。我个人认为,合适的分级点,对于火箭的最初几级,是每 4-5 个燃料单元 1 级,对于后级,这个数字可以是每 2 个 1 级。

最大化最初的推力

显而易见,开始时的推力越大,你携带的“死”重就越少。而且,如果你根本就飞不起来,那么后续推力多大都毫无用处。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推力越大,需要克服的 G 力越大,火箭结构组件受力越大,更不要说在大气层中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了。

阻……阻力

嗯,现在我们来谈谈阻力吧。我希望别说错了,这玩意真不太好说清楚究竟是怎么样的。基本上,火箭的每个组件都会带来空气阻力。当然了,入轨以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就是很少有流线形的人造卫星的原因),不过最大的挑战是你需要先到达70,000 米,这个神奇的高度。对于阻力的运作和影响,我了解的很有限。我能了解的就是这玩意的确存在,而且你最好还是加以考虑,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一堆助推器平铺开来,那么你肯定会遇到不小的阻力,尤其是你还希望它能高速飞行的情况下。

你的动力主要耗费在哪儿?

答案显而易见:从地面直到入轨。你其他的飞行段都不会耗费这么多的能量,包括从 Kerbin 卫星轨道向 Mun 出发,Mun 的着陆,从 Mun 起飞返回,向 Kerbin 返航并着陆,所有这些总共仅需要起飞段 1/6 的能量。我没有开玩笑或者夸大其辞。想想土星 5 火箭庞大的身躯吧?着陆在月球的“鹰”号纤小的身形,再对比一路上抛弃的各级火箭的巨大身影?还有那个帮助我们离开绕地轨道抵达月球并返回地球的小小的服务舱?这里也是一样的。你会把至少 80% 的燃料花费在到达 Mun 之前的旅途上。

变长还是变粗?

唔,还是都不要。过长或者过粗的火箭都很烂。原因有很多。粗壮的火箭外形底部一般都很重(原因就是为了增加起飞时的推力,在底部会安装很多的组件),而很难控制它的正常飞行,因为它容易发生摇摆,而如果外层发动机没有对齐的话(这是不可避免的),它很容易由于杠杆作用发生滚转以致失控。而且,我认为这会带来过大的阻力,大量燃料被用于克服空气阻力。粗壮的火箭箭体通常都需要加入若干 SAS 模块来避免其旋转失控。而且它很容易“翻转”,也就是直接拿大顶。想想开始时我说的笤帚的例子吧。

过长的火箭转向困难,操控很迟钝。他们的问题通常是头重脚轻,尤其是在用完了大量初级燃料之后,这会让火箭难以控制,很难保持正确的飞行姿态,也就是,如果没有大量的 RCS 纠正,它会倾向于俯冲的姿态。过长的火箭通常都需要安装若干稳定翼面来保持操控性。即便如此,它也反应迟缓,飞行时需要足够提前的预操作。只要能保持推力和平衡,它保持方向的能力不错,一旦你需要改变飞行方向,你很容易转向过度,尤其是在上升段结束后的平飞状态下,(因为这时候火箭通常都是头重脚轻的状态,因为燃料基本耗尽,而空燃料舱段位于火箭的尾部)。

不过,相对而言,我还是倾向于加大火箭的长度。

那么,说了这么多,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设计呢?

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是列出几个判断火箭设计优劣的基本点吧。

最好能让每一个可能在起飞级工作的火箭发动机都真正工作起来。否则它就是妨碍我们起飞的“死”重。如果推力过大,火箭由于 G 力可能解体的话,那就多增加一个发动机的燃料储存单元,或者干脆去掉几个发动机。或许也可以在飞行时降低发动机推力,以免速度过大耗费过多的推力。实际上,我倾向于最大推力起飞,只在可能因为超速解体之前降低推力。但如果你的火箭很大,你可以只用固体燃料助推器来组成第一级或最初几级,相对于它们的推力,其自重较低,因此推重比相对液体推进器要更高。其缺点就是推力是不可调整的,而这一点对于头 20,000 m 的飞行并不重要,因为这时候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赶紧到达这个高度。不过别对这种方法期望过高,在每个液体发动机下面装足足两级的固体发动机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大概半个液体燃料箱的量。没错,可以多带半罐原版液体燃料箱的量,你在底部加装两级固体火箭所带来的好处就只有这些;边际收益递减之快让人吃惊!

对于大型火箭,你会需要加入 SAS 模块来保持操控性。一个 ASAS 模块就足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记住安装一台就够了。SAS 和 ASAS 的根本区别就是,正如字面表示的那样,ASAS 更像是自动导航系统,而 SAS 更像是一台陀螺仪。换句话说,只有火箭可操控,ASAS 才能有效的工作,换句话说,火箭不可控,ASAS 也就毫无作用。如果安装了翼面(以及,IMO,这对于你试图设计的大型火箭是不可或缺的),你或许可以放弃 SAS 模块。我自己设计的好哦就只有一个 ASAS 模块,没有安装 SAS 模块。

你的火箭应该是越往上越小。因此,它看起来应该是一个陡峭的金字塔型。At least IMO 。头部过重的火箭通常很难操控,因为它的重心远离推力的作用点。离得越远,力臂越长,你就需要安装更多的翼面和其他控制模块来保持它的飞行状态。

大量的燃料会被用于上升段。一旦入轨之后,即便是登月飞行所需要的燃料也仅仅相当于上升段飞行所消耗燃料的零头。一个不错的设计思路是,粗笨而推力强大的初级火箭,而相对减少后级的燃料量来保持后段的精确操控性。你可以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甚至在开始的 20,000 m,甚至 40,000 m,进行零控制(除了 ASAS 自动保持其垂直上升的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