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of "Mk1 Command Pod/zh-cn"
From Kerbal Space Program Wiki
Wavechaser (talk | contribs) m (→细节) |
m (XZise moved page Command Pod Mk1/zh-cn to Mk1 Command Pod/zh-cn: renamed in 1.0) |
(No difference)
|
Revision as of 09:54, 29 April 2015
Mk1指令舱 | |||||
Command pod 制造商: 坎灵顿模型火箭和纸制品有限公司 | |||||
径向尺寸 | 小, 很小 | ||||
成本 | (总计) | 635.00 ![]() | |||
(无燃料) | 588.00 ![]() | ||||
质量 | (总计) | 0.840 吨 | |||
(无燃料) | 0.706 吨 | ||||
阻力 | 0.15-0.2 | ||||
最高承受温度 | 2200 开尔文 | ||||
最大冲击加速度 | 14 米/秒 | ||||
对应技术 | ![]() | ||||
解锁费用 | 0 ![]() | ||||
自版本 | 0.7.3 | ||||
部件配置文件 | mk1Pod_v2.cfg | ||||
载员量 | (最大) | 1 ![]() | |||
(required) | 1 ![]() | ||||
SAS等级 | × 无 | ||||
扭矩 | 5 千牛頓·米 | ||||
耗电量 |
| ||||
实验 | 乘员报告 | ||||
收集 | 否 | ||||
可再次运行 | 是 | ||||
可重置 | 是 | ||||
耗电量 | 无 | ||||
天线类型 | 内置天线 | ||||
天线功耗 | 5 千米 | ||||
升力系数 | 0.35 | ||||
包裹容量 | 无 | ||||
库存槽位 | 1 slots | ||||
容量限制 | 50 公升 | ||||
单组元推进剂 | 10 ![]() | ||||
电池容量 | 50 ⚡ |
Mk1 型指令舱可以搭载一名 Kerbal 航天员执行任务,属于指令控制单元组件。它很像美国的“水星”号飞船。
简介
Mk1 型指令舱通常安装在火箭的顶部,可提供指令单元的所有功能。它的控制力矩是其它大多数载人指令舱的一半,足够用于大多数小型火箭,然而对于稍大些的飞行器就需要附加安装专门的动量轮和其他控制系统。
Mk1 型指令舱的顶端有一个微型径向尺寸安装锚点,通常用于安装Mk16 型降落伞,其底部有一个小型径向尺寸安装锚点。乘员舱口上安装有一个小型观测舷窗,在 IVA 视角中,正在工作的小绿人可以通过它向外观察。在舱口的外侧下有两级登机梯。
说明
“ | Mk1 型指令舱最初只是作为火箭的模型验证组件,后来它成为全世界火箭工程师所设计的各种更安全、更可靠的载人飞船的先驱。经常还能在各种任务中看到它的身影。 — Kerlington Model Rockets and Paper Products Inc. |
” |
细节
该组件模型在 version 0.16 中进行了完全的更新,Kerbal 航天中心竖立着一座原始组件的纪念碑。[1] KSC 附近一座小岛的航空基地的机棚里面可以找到一个锈迹斑斑的旧 Mk1 型指令舱,这是对这些先辈们的永久纪念。但是和放在一起的旧FL-T400 Fuel Tank相比,该指令舱看起来有2.5米的底面直径和1.25米的顶端直径,而事实上材质更新之前该指令舱的大小是1.25/0.75米。
图片
更新
- 组件平衡调整: 飞行器质量从 1.0 减为 0.8,乘员由 3 名改为 1 名;
- 新的组件模型;
- 为调整 SAS 和 指令舱模块,提供 Kd、Ki 及 Kp 参数;
- (Bug 修正)(PunchOut MOD)安装逃逸塔后指令舱无法脱离;
- 始发;
References
|